關注微信
小程序

農業(yè)結構調整等不得

作者:經濟日報 本站發(fā)布時間:2017年07月13日 收藏

  **近幾年,我國出現了糧食生產量、進口量、庫存量“三量齊增”的怪現象:雖然糧食年產量穩(wěn)定在6億噸以上,年進口量卻突破1億噸,以至于糧食庫存量不斷增長,尤其玉米等品種積壓嚴重。2015年11月2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公布的檢查《農業(yè)法》實施情況報告指出:政策性糧食庫存積壓比較嚴重,有10%左右的庫存達到或超過正常儲存年限。

  資料圖

  “三量齊增”看似奇怪,其實一點都不怪。為保障農民的種田收益,國家連續(xù)多年以高于市場價的托市價,將農民種的糧食收進國有糧庫。以2015年6月份為例,泰國進口大米每斤完稅價1.37元,比國內晚秈米批發(fā)價低30%;國產優(yōu)質小麥每斤批發(fā)價1.55元,比國際市場高56.6%;國產玉米每斤1.24元,比進口玉米高65.3%。價差如此懸殊,國內糧食加工、貿易企業(yè)當然要大力進口糧食了。于是,國產糧食積壓在倉庫里,由國家承擔高昂的價格差和倉儲成本,而進口的低價糧則作為原料進入流通加工領域。

  主糧高價托市收購,吸引農民將本來用于種植其他作物的耕地,越來越多地改種玉米。原本為世界著名大豆主產區(qū)的黑龍江,大豆種植面積連年下滑。種植不足導致進口依賴。比如2014年我國進口糧食1億噸,其中超過70%是大豆。國產大豆只有1200多萬噸,進口量超過7000萬噸。除了大豆外,部分高端優(yōu)質大米、優(yōu)質強筋弱筋小麥、飼料用玉米,國內種植不足,也需要進口。

  高進口,高積壓,注定不可持續(xù)。唯有加快結構調整,提高農業(yè)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,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、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,真正形成結構合理、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,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
分享到:
新聞來源地址: http://views.ce.cn/
  • 暫無評論
加載更多